
1949年11月27日,解放军的铁蹄即将踏进重庆股票配资平台官网平台网址,蒋介石一声令下,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残忍的“二七”大惨案,杀害了渣宰洞和白公馆的300多名革命同志。
时光流转,1981年,白公馆已经变成了一个红色教育的景区,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缅怀先烈。参观的人们都保持着肃穆的态度,沉浸在那段历史的沉痛记忆中。突然间,游客们听到了阵阵哭泣声,大家纷纷转头,发现一位老妇人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墙上的革命烈士遗像,泪流满面,虽然她用手捂住嘴巴不想发出声音,但悲伤还是难以掩盖。
那位烈士究竟是谁,为什么老妇人哭得如此伤心?原来,那名烈士就是许晓轩,他的牺牲故事不仅震撼了当时的革命者,也深深地影响了后人。许晓轩的原型在《红岩》中有着同样悲壮的命运——书中的许云峰,就是以他为蓝本塑造的。
展开剩余84%许晓轩的成长与革命启蒙
许晓轩于1916年10月出生在江苏省江都县的一个贫困家庭。父亲沉迷赌博,家里贫困不堪,父母经常因金钱问题争吵,许晓轩的童年充满了痛苦与不安。11岁时,父亲因病去世,家里的财产也早已被他挥霍一空,母亲带着他和哥哥搬到江都县生活。母亲为了生计,让许晓轩去了一家钱庄做学徒。
命运的转机出现在这里,许晓轩遇到了他一生的恩人——陈世德,一位共产党员。陈世德曾在上海参与地下革命活动,后因遭到国民党迫害被捕,释放后逃亡至江都。陈世德开设学堂,教授年轻人识字、外语,并宣传革命思想,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。在他的影响下,许晓轩开始接触到革命思想,逐渐树立了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决心。
许晓轩的婚姻与抗战岁月
1935年,许晓轩的母亲为他安排了婚事,他与姜琦华成婚。姜琦华虽是包办婚姻,但他们的关系非常和谐,婚后生活幸福。姜琦华不仅支持丈夫的革命理想,还理解并支持许晓轩投身抗日事业。
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,许晓轩毫不犹豫地投身到抗日活动中,加入了无锡市青年抗日后援会,组织民众开展抗日宣传、游行等活动。在战争的烽火中,许晓轩积极带领民众修建防空洞,成立民卫队保护工厂,同时确保军需物资不断流向前线。
然而,由于长期忙于革命工作,许晓轩与家人逐渐疏远,尤其是刚刚生下第二个孩子的姜琦华,时常抱怨他无法照顾家庭。许晓轩深知妻子的辛苦,却始终坚持革命事业,他告诉姜琦华:“没有国,哪来的家?”尽管如此,姜琦华依旧支持丈夫的决心,从未再抱怨。
许晓轩的牺牲与革命的坚持
1938年,许晓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并被派往重庆从事革命宣传工作。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,他始终躲避着国民党的特务,直至孩子因病去世,他才得知这一噩耗。虽然心情极度沉痛,许晓轩还是毫不动摇地继续着自己的革命事业。
1940年,许晓轩被叛徒出卖,在一次会议上被国民党特务逮捕。他被关押在望龙门特监,之后转至白公馆,继续从事地下斗争工作。在监狱中,他不仅组织其他革命者继续传播革命思想,还为《挺进报》的继续发行贡献了力量。
然而,1949年,蒋介石集团在重庆已是强弩之末,随着解放军的推进,蒋介石下令处决在白公馆的所有革命志士。许晓轩和其他300多名革命者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夜,英勇就义,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,仍不放弃对革命理想的执着。
白公馆的遗像与遗族的缅怀
1981年,许晓轩的女儿许德馨和年迈的母亲姜琦华一同来到白公馆。姜琦华望着丈夫年轻时的照片,泪流满面,女儿则在照片前轻声唤道:“爸爸。”尽管时光流逝,许晓轩的英勇和革命精神仍然深深地印刻在后人的记忆里。
许晓轩的牺牲只是成千上万革命者中的一个缩影。正是无数像许晓轩这样的革命者,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未来,舍弃了小家庭的幸福,投身于革命事业,最终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。我们今天的安定与繁荣,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。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,并铭记那些为了革命、为国家献身的英雄们,继承他们的革命精神,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!
发布于:天津市弘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